農糧纖維循環利用創多贏 首座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正式落成運轉

  鳳梨纖維具有韌性、彈性且涼爽,是紡織業不可多得的好原料。我國鳳梨年產量高達38萬公噸,鳳梨葉纖維提取率約1%,可提供相當可觀數量的鳳梨纖維以循環利用。為有效循環利用植物纖維,農業部農糧署輔導設置首座區域型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並訂於本(113)年7月12日假九如鄉農會附設鳳梨葉自動化取纖循環場辦理實地操作觀摩暨再利用實務研討會,邀集各地方政府及農民團體及紡織業者等共襄盛舉,集眾人力量,共創多贏及淨零排放新局。
轉化腐朽為綠金邁向全循環願景
  農糧署說明,臺灣鳳梨收穫面積約7,200公頃以上,辛勤的農友們往往採收鳳梨果實後,忽略鳳梨葉片為有可循環利用且深具減碳效益之天然纖維,反將其視為廢棄物,殊為可惜。鳳梨葉片經取纖作業後,便可初步取得鳳梨纖維,經適當的加工程序可將鳳梨纖維製作成紗線,再後製成衣帽及編織提袋等紡織品,使鳳梨葉片轉換成高價值的植物纖維產品。
  農糧署進一步說明,傳統的人工鳳梨取纖作業,無法處理鳳梨盛產期所產生的鳳梨葉,經綠冠有機鳳梨農場及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等機構共同研發設計的鳳梨葉自動化取纖機,每小時可以處理150公斤以上的鳳梨葉,大幅提升提取纖維的效率,且取纖過程為自動化,能減少人力需求。該場目標每年處理800公噸鳳梨葉片,並產出8公噸的鳳梨纖維。
  農糧署強調,鳳梨葉片取纖後之渣料亦可分別產製酵素、飼料及人造皮革等加值化產品。達到鳳梨全株循環利用。凡此,均可活化鳳梨剩餘資源的價值及應用,達到農業資源循環,進而促進鳳梨產業之永續發展。使用本地的鳳梨纖維來取代棉花纖維及化學纖維,達到減碳的目標。
輔導建置循環場域引導剩餘資源再生
  農糧署表示,為推動循環農業,農業部將「農業全循環零廢棄」列為重要施政目標,為加速農糧剩餘資源循環場之建置,俾利農民自主管理及再利用農糧剩餘副產物,農業部依據「農業部執行疫後強化農業韌性及農漁民協助措施辦法」編列特別預算協助地方政府或農民團體等建置農糧產業生物性剩餘資源循環場域及提供相關設備補助。本案補助對象可分為3類,第1類:直轄市、縣(市)政府、國(公)營事業(學校),補助上限為90%;第2類:各級農會,補助上限為80%;第3類:合作社(場)、農場、農企業、集團產區營運主體、產銷班、農民,補助上限為50%,倘有意願可洽農糧署諮詢。

聯絡人:陳主任秘書啓榮

聯絡人電話:049-234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