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面臨極端氣候、新冠疫情及俄烏戰爭,部分國家採取出口限制措施,影響正常貿易,造成國際糧食供應短缺及糧價上揚情形。農業部表示國內稻米因生產供過於求,國人飲食習慣改變,消費人口減少,食米消費量下降,但重要雜糧作物自給率卻偏低,近年透過積極調整農糧產業結構,鼓勵轉(契)作具競爭力或進口替代作物,或辦理生產環境維護措施,涵養地力,建立合理水旱輪作制度,均衡產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並有效紓緩稻米生產過剩問題。
為進一步確保農民收益,農業部已規劃2期不種稻轉作獎勵及「1集、2轉、3加3」策略,以確保稻米供需平衡,提振產地穀價,提升農民收益。
提高公糧收購價格風險高
農業部指出,稻米為我國目前僅存唯一由政府保價收購納入公糧管理的產品,並有災害穀收購及水稻收入保險等確保稻農收益措施,為國內相對有保障之作物,按往年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經驗,將因加劇稻作超產情形,市場價格難以完全跟進公糧調漲幅度,導致糧價疲軟不振,影響農民收益。
針對立法院部分立委提案公糧收購價格調漲8元以後,農業部表示,產業鏈生產成本也會因為公糧收購價格提高後隨之調漲,農民收益反而會被稀釋。由於國內生產之稻穀,販售市面不繳公糧之數量約占7成,針對不繳公糧習於將稻穀販售市場或契作之稻農,反而易因公糧價格提高,帶動生產成本調漲,而降低收入。
考量農業不只有稻米產業,還有其他果樹、蔬菜、花卉、雜糧特作等產業,這些產業不會因為公糧價格提高而受益,反而會因產業成本提高,且排擠預算而影響發展。另增加公糧收購價8元,種稻面積預估將增加至27萬公頃,所需收購經費194.6億元,相較113年收購預算81.6億元,還需增加113億元,將增加政府財政負擔,排擠其他農業政策經費。
1集、2轉、3加3策略有效提升農民收益作為
農業部說明,為平衡產業發展,提升糧食安全,加速平衡國內稻米供需,農業部經積極推動綠色給付計畫、基期年農地稻作四選三及大區輪作等相關措施,引導稻農轉作種植具進口替代、外銷潛力或地方特色等轉(契)作作物,或辦理生產環境維護(即俗稱的休耕),已適度調減稻作面積,穩定市場供需及稻米價格,並可避免連作水稻衍生病蟲害加劇及土壤肥力不均情形,有助降低農民用肥及施藥成本,對農耕環境更為友善,亦有助於節省農業用水,降低停灌風險,及提高國產雜糧供應量能,增加糧食安全韌性。
為進一步確保農民收益,農業部規劃2期不種稻轉作獎勵,針對第2期作原種稻土地,經輔導轉種植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轉(契)作作物及地方特色作物者,加碼給予獎勵,及「1集、2轉、3加3」策略,以維持稻米供需平穩,產業均衡發展,始為有效提升農民收益作為。策略內容包含「1集」精進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引導農民加入集團產區,種植特色米品種,並鼓勵集團產區拓展外銷,有助契作價格提高;「2轉」加強推動旱作雜糧措施,引導特定區位內,第1期作原種稻面積轉為種植旱作雜糧,增加轉旱作雜糧拉力,提升雜糧自主供應,紓緩用水壓力;「3加3」提高水稻收入保險優質加強型目標價格,增加對種植優質稻米的農民收益保障,加強產業風險韌性,促進稻米產業升級提升消費拉力,開發多元米糧加工品,強化行銷量能,加強米糧加工品外銷,並降低市場存糧,引導糧商提高收購價格購買所需自營糧,確保農民收益。
農業部強調,保障農民收益及確保糧食安全,是農業施政的核心理念,將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平衡供需,加強產業多樣化及替代性,以利各產業間均衡及永續發展,提升我國糧食安全韌性,只有降低稻作種植面積,達成稻米供需平衡,並藉由2期不種稻轉作獎勵及「1集、2轉、3加3」策略,實質提高民糧價格,方能在兼顧糧食安全下,達到真正提升整體稻農收益、真正調整稻米產業結構、真正達到農業永續發展及真正確保糧食安全自主的目標。
記者會簡報連結:https://reurl.cc/bVQv03
為進一步確保農民收益,農業部已規劃2期不種稻轉作獎勵及「1集、2轉、3加3」策略,以確保稻米供需平衡,提振產地穀價,提升農民收益。
提高公糧收購價格風險高
農業部指出,稻米為我國目前僅存唯一由政府保價收購納入公糧管理的產品,並有災害穀收購及水稻收入保險等確保稻農收益措施,為國內相對有保障之作物,按往年提高公糧收購價格經驗,將因加劇稻作超產情形,市場價格難以完全跟進公糧調漲幅度,導致糧價疲軟不振,影響農民收益。
針對立法院部分立委提案公糧收購價格調漲8元以後,農業部表示,產業鏈生產成本也會因為公糧收購價格提高後隨之調漲,農民收益反而會被稀釋。由於國內生產之稻穀,販售市面不繳公糧之數量約占7成,針對不繳公糧習於將稻穀販售市場或契作之稻農,反而易因公糧價格提高,帶動生產成本調漲,而降低收入。
考量農業不只有稻米產業,還有其他果樹、蔬菜、花卉、雜糧特作等產業,這些產業不會因為公糧價格提高而受益,反而會因產業成本提高,且排擠預算而影響發展。另增加公糧收購價8元,種稻面積預估將增加至27萬公頃,所需收購經費194.6億元,相較113年收購預算81.6億元,還需增加113億元,將增加政府財政負擔,排擠其他農業政策經費。
1集、2轉、3加3策略有效提升農民收益作為
農業部說明,為平衡產業發展,提升糧食安全,加速平衡國內稻米供需,農業部經積極推動綠色給付計畫、基期年農地稻作四選三及大區輪作等相關措施,引導稻農轉作種植具進口替代、外銷潛力或地方特色等轉(契)作作物,或辦理生產環境維護(即俗稱的休耕),已適度調減稻作面積,穩定市場供需及稻米價格,並可避免連作水稻衍生病蟲害加劇及土壤肥力不均情形,有助降低農民用肥及施藥成本,對農耕環境更為友善,亦有助於節省農業用水,降低停灌風險,及提高國產雜糧供應量能,增加糧食安全韌性。
為進一步確保農民收益,農業部規劃2期不種稻轉作獎勵,針對第2期作原種稻土地,經輔導轉種植綠色環境給付計畫之轉(契)作作物及地方特色作物者,加碼給予獎勵,及「1集、2轉、3加3」策略,以維持稻米供需平穩,產業均衡發展,始為有效提升農民收益作為。策略內容包含「1集」精進稻米產銷契作集團產區,引導農民加入集團產區,種植特色米品種,並鼓勵集團產區拓展外銷,有助契作價格提高;「2轉」加強推動旱作雜糧措施,引導特定區位內,第1期作原種稻面積轉為種植旱作雜糧,增加轉旱作雜糧拉力,提升雜糧自主供應,紓緩用水壓力;「3加3」提高水稻收入保險優質加強型目標價格,增加對種植優質稻米的農民收益保障,加強產業風險韌性,促進稻米產業升級提升消費拉力,開發多元米糧加工品,強化行銷量能,加強米糧加工品外銷,並降低市場存糧,引導糧商提高收購價格購買所需自營糧,確保農民收益。
農業部強調,保障農民收益及確保糧食安全,是農業施政的核心理念,將持續調整產業結構,加速平衡供需,加強產業多樣化及替代性,以利各產業間均衡及永續發展,提升我國糧食安全韌性,只有降低稻作種植面積,達成稻米供需平衡,並藉由2期不種稻轉作獎勵及「1集、2轉、3加3」策略,實質提高民糧價格,方能在兼顧糧食安全下,達到真正提升整體稻農收益、真正調整稻米產業結構、真正達到農業永續發展及真正確保糧食安全自主的目標。
記者會簡報連結:https://reurl.cc/bVQv03
聯絡人:蘇副署長茂祥
聯絡人電話:02-23417686